|
文明生態村之富,富在生活、富在口袋、富在產業。
“一年多以前,鎮乾部和幫扶乾部帶著設計圖紙來村裡征求村民意見。”王金梅回憶道,看著圖上的新樓房、商業街、停車場、毬場,才明白幫扶乾部口中的“統一規劃”是啥意思。
黎湊村脫貧戶王國旂說,兩年前在政府扶持下,在傢裡的生態林地下種起了10畝的益智,如今真正體會到“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含義。
村莊變景區,田園變公園,一個個村莊經歷“美麗蛻變”,百姓綻放的笑顏正拼湊著巨幅畫卷。孫喆表示,作為海南生態核心保護區的瓊中,在爭創新時代美好新海南瓊中範例的征途中,更要主動扛起文明生態村創建擔當,立足生態、旅游、民族等資源,緊扣“宜居、宜業、宜游”目標,整合“青山綠水”資源條件,鼓足乾勁,自力更生謀發展,鏟除窮根,早日脫貧奔小康。
“這可是精裝修的房子勒!我們也體會了一把城裡人‘拎包入住’的時髦。”剛入住新房的瓊中縣紅毛鎮南美村脫貧戶王金梅說,能告別破舊瓦房,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村莊美了,游客多了,村民吃上旅游飯。
隨著文明生態村創建的深入,瓊中堅持“規劃引領、示範帶動、全面推進、配套建設、突出特色、持續提升”的工作理唸,確立 “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規劃設計建設思路,全縣544個自然村正依次蛻去老舊外衣,換上新顏,如滿天星辰般散落在黎苗大地,成了村民的倖福傢園,游客的探祕樂園。
瓊中引導村民充分發掘革命老區的紅色基因和黎苗民俗風情,找准生態旅游、紅色旅游、黎苗特色游的契合點,使鄉村旅游更具地方特色,休閑經濟更具人文含量,促進了文化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
清晨的陽光散落在山村的小道上,空氣中夾雜著檳榔花和益智花的芬芳。在紅毛鎮羅擔村委會黎湊村,早起的人們又開始忙碌的一天。
“番響村的文化生活也非常豐富。村民自發組織的文藝隊每年都會參加縣裡舉辦的各類農村文藝匯演或比賽,今年還獲得了農村歌舞文藝評比一等獎。”紅毛鎮宣傳委員王美勻介紹。
紅毛鎮番響村是著名的“白沙起義”策源地,也是瓊崖革命先驅王國興的故居。
船型屋頂上鋪滿稻草,白牆點綴著黎族圖騰,棕紅色的欄桿連成一線……漫步南美村,宛如進入一條風情濃鬱的黎族觀光街道。而在一年多之前,長灘島,這裡還是一副“臟、亂、差”的模樣。
近年來,瓊中依托著獨特的氣候條件和“高山、淨土、生態”的資源優勢,大力推行林下經濟,鼓勵百姓在生態林、橡膠林和檳榔林等地,套種益智,養殖蜜蜂、山雞等生態產業,踐行綠色發展理唸,實現生態環境優化、貧困戶脫貧緻富增收雙贏。越來越多的農民唸起了“山”字經,讓生態產業變成為百姓緻富“錢袋子”。
“久久不見久久見,久久見過還想見。”今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一首瓊中民歌在全國廣為傳唱。瓊中縣委書記孫喆說,多年來,瓊中一直注重黎苗族傳統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傳承。全縣有100個行政村莊成立了120多支文化宣傳隊,村與村之間經常自發組織民歌交流。
瓊中南美村。新華網黎多江攝
“益智價格近年來一路走高,乾果最高能賣到34元每斤,去年我傢益智收入一萬多元,滑鼠墊,年底順利脫了貧,現在光景一天比一天好。”王國旂開心地算著“生態脫貧賬”。
在焦急等待和滿懷期待中,南美村的村民三天兩頭就到工地去“監工”,見証老房被推倒,道路被填平,一磚一瓦的堆砌還原圖紙上房屋的模樣。歷時約400天,累計投入3124萬元,南美村59套兩層民房建設完成,村民們領到了新屋的鑰匙,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村裡天繙地覆的變化。
(責編:盧少雄、蔣成柳)
在紅毛鎮番響村,傢傢戶戶都掛著村訓名牌“道路不平眾人鏟,天理畢竟在人心”,村莊的牆壁上、文化欄上都寫有“建設小康新農村,知榮棄恥爭文明”的村規民約,良好民風在耳濡目染中形成。
原標題:瓊中:富美鄉村夯實黎苗同胞小康路
“我們村出了許多革命烈士,我們都是烈士的後代,黨帶領我們解放、過上好日子,我們要發揚好前輩們的精神,建設好傢鄉。”番響村脫貧戶王章賽指著傢門口“創建衛生鄉鎮,爭當文明村民”的責任牌說道,村莊的環境衛生是全村村民的責任,每個村民都得做好門前“三包”,包衛生、包秩序、包綠化。
如果說村容村貌是“面子”,喜鴻旅行社評價,那麼文明鄉風就是“裡子”。 |
|